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 全选
    |
  • 张倩雨
    当代亚太. 2025, 0(2):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尖端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已成为一国能否在国际政治中取得并维系卓越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是大国兴衰更替的关键内生动力.国家基于对技术浪潮及其特征的认识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是技术要素作用于大国兴衰进程的关键所在.在新的技术浪潮到来时,国家需要通过从事高质量经济活动进入报酬递增的轨道,在学习效应和协调效应的共同推动下崛起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在捕捉到技术潜力正在走向枯竭时,国家则要通过新技术的提前布局和及时换轨,避免因过载效应和锁定效应陷入报酬递减,以实现大国地位的护持.未能如此行动的国家有可能被其他通过从事高质量经济活动进入报酬递增轨道的国家超越,最终失去大国地位.棉纺织业生产技术变迁中英国的选择以及汽车制造业技术路线变迁中美国和德国的选择体现了上述逻辑.
  • 杨勇, 胡渊
    当代亚太. 2025, 0(2): 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中国国力持续增长并日益展示 “自信有为”,美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单方面威胁感知不断积累,逐渐调整长期以来的接触战略,以重塑 “去中国化”产业链的极端方式抑制中国发展.文章基于安全化理论,分析美国 “去中国化”产业链重塑的政策逻辑与演化过程,发现几届美国政府从预备脱钩、全面脱钩到精准脱钩,以产业链 “去中国化”推动制造业 “去中国化”,稳步推进对华产业链重塑和制造业回流;进而剖析重塑战略的行动策略和实际影响,美国从增加在华企业经营成本和补贴本土企业两方面设计行动策略,挤压在华企业经营利润,两党分别坚持 “补贴吸引+盟友配合”和 “关税压迫+美国优先”的策略路线,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的消费品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中间品推进 “去中国化”;根据贸易数据计算的各种指数显示,中美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脱钩迹象明显,重塑战略加速了两国产业链脱钩,干扰了中国自主可控产业链建设的进程.面对美国产业链再安全化的可能升级,中国需要尽早预设应对策略.
  • 曾庆鸣
    当代亚太. 2025, 0(2): 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技术与市场窗口期都会催生新的中心节点与产业领导者,进而引发全球供应链结构的重塑.近年来,美欧对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产业竞争愈发激烈,贸易保护措施频繁升级,这背后反映的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结构性变化.过去十年间,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中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处于边缘区域的末梢节点逐步转变为核心区域的中心节点,实现了 “节点转换”.中国何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网络中实现节点转换与产业突围? 文章 基 于 社 会 网 络 分 析 的 视 角,考 察 了2017~2023年期间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供应链的网络结构重塑与节点地位变迁,发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网络中,与传统产业追赶模式相比,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产业突围模式.其突出特点在于,敏锐捕捉技术与市场变革的窗口期,主动布局 “换道赛车”,在供应链中融入并搭建网络、强化节点中心性、扩大连接规模、巩固网络聚集性,从而最终实现节点转换.
  • 尹继武 刘颖哲
    当代亚太. 2025, 0(2): 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联盟研究中的信息隐瞒传统上大多是针对对手,但美国联盟体系中的一些安全协作如 AUKUS缔结过程中,美英澳三方联合向法国等欧洲盟友保密信息.对盟友的隐瞒将损害互信基础,而多方协调实施隐瞒的难度和风险也较高.学界关于信息保密的理性论和认知论等均注重影响要素的提炼,并未系统提出盟友 “一致对内”信息隐瞒的过程和机制.鉴于此,文章建构 “机会—意愿”框架解释结盟国家在对外安全协作中的信息共享策略选择.如果议题敏感度高且协作参与国的合作意愿真实,在谈判阶段,参与国因担忧信息透露引发高昂的事前成本,其在协议确定后不希望与盟友的协调过程影响合作效果,便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目标盟友隐瞒.如果议题敏感度较低或协作主要被作为策略性信号,则参与国更可能在某阶段向盟友释放信息.研究结盟国家间的信息共享策略,有助于把握美国联盟体系的内部分歧与发展趋势,为更好地应对 “小多边”安全机制、稳定地区局势提供思路.
  • 吴虚怀 李煜华
    当代亚太. 2025, 0(2): 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以来,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进攻性色彩不断增强.这一过程由两种策略推动,一是日本通过超安全化话语构建网络空间威胁情境,提升日本社会对网络空间的威胁感知;二是日本通过规范借重为其网络安全战略转型的政策合法性辩护,抵消来自国内及国际社会的潜在阻力.两种策略的结合体现 “日本型现实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点,其结果是助推日本在网络空间不断接近突破 “专守防卫”原则的边界.由于进攻性的网络安全战略在日本国内的争议性以及自身网络安全能力的不足,以超安全化和规范借重策略推动网络安全能力建设仍是日本网络安全战略的工作重点.中国一方面可加强对日本超安全化与规范借重行为的学理研究,另一方面可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驳斥其有关网络安全的激进言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与稳定.
  • 陈菲 杨季宁
    当代亚太. 2025, 0(2): 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韩日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持续经历 “合作—冲突”的周期性波动.韩日关系的转变缘何而来又凭何而成? 对此,后结构主义超越传统因果理论范式,聚焦话语本体论探讨韩日双边关系及政策建构,但尚未厘清话语与政策之间的建构逻辑.文章基于后结构主义的话语本体论,将记忆与身份作为分析韩日关系转变及政策建构的关键变量.在话语实践的调动下,韩日的记忆与身份以话语框架的形式反映了其对过去和自我的理解.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战略需求驱动下,两国通过各自主导生产的记忆与身份话语塑造对现实议题的共享理解,从而实现政策行为的合法化.通过对2017~2022年和2022~2024年韩日双边互动的比较话语分析发现,两国构建的主导记忆、身份话语经历了由对立到趋同的转变,这为两个时期不同的双边外交政策导向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以记忆与身份为核心变量的话语分析拓展了后结构主义的研究路径,同时为韩日关系转变提供了新的解读视角.